原创 田轩 来源 网易研究局,
第一有的创业企业、中小微企业的负债比较高,抗风险能力比较弱。他们的现金流会出现一些问题!现在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处在停业中 ,短期内没有收入。市场的需求放缓!很多客户流失,订单下滑海外的订单一开始还挺乐观。但最近都在大幅度取消!目前疫情在全世界的传播扩散从数据上看,仍处于失控状态 。特别是美国和欧洲!国外疫情肆虐,需求不振影响外贸 。对我们经济方面的冲击还是很大的!
短期内企业没有收入,但是成本还是要支付的。主要的成本一个是工资!一个是房租还有一个就是贷款利息,成本支出怎么都在那里。客户不停流失!拖欠款又在增加 ,同时上下游的产业链也存在中断的可能。加上没有实现充分复工复产 !所以现在的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比较大的生存压力和破产风险,
一旦出现小微企业的大量破产,必然会影响微观就业和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。北京时间3月26日美国公布的最新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达328.3万人!创历史新高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,小微企业对就业的贡献率是远超过大企业的 。它能够吸纳大部分就业 !而且不随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,去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“六稳” 。第一稳就是稳就业!人有工作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,就可以有尊严地生活。这是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基础!
小微企业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因为复工受阻导致的用工短缺,比如像延迟复工、错峰复工等疫情防控措施。包括对人员跨地区流动的限制!短期内都造成了比较大的用工短缺 ,对生产性企业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。
第三个问题是融资难度增大,很多小微企业需要依靠银行贷款。虽然现在各级政府有针对企业金融方面的支持!但这些政策都是通过商业银行实现的,那么问题来了――银行是不是能够通过放贷把资金下沉到小微企业?这还是一个未知数。因为小微企业的风险比较高 !银行有坏账率、业绩等的考核 ,所以商业银行其实并不太愿意给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。所以即使有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!但小微企业的融资依然可能遇到困难 ,
小微企业另一个融资方式是股权融资 ,特别是一些创新型企业。他们主要的融资方式是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 !今年来创投行业的现状是 ,2019年创业投资的资本寒冬阴霾仍未散去(创投机构数量及资金量都有很大的下降)。突如其来的疫情又雪上加霜!
第四个问题就是疫情会对创业企业、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的热情和信心造成比较大的影响,新创业项目减少。原有项目放缓 !这就是我们现在正面临的现状,在这样的情况下。除了自救毫无疑问小微企业需要政府出手相救以渡过难关!
政策制定要经过科学量化分析,因地制宜制定明确标准 。
以中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对国家的贡献有“五六七八九”的说法(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%以上的税收、60%以上的GDP、70%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、80%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,还有90%以上的企业数量) 。它们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!所以在当下这个关键时刻,政府应当出手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 。
政府的决策首先还是要由中央政府来牵头组织,各级地方政府第一要深入调研。决策的时候不要拍脑袋!要利用数据和事实进行科学量化分析,现在各地方政府虽然推出了不少针对企业的支持政策。但有的并没有真正抓到痛点 !我的建议是要尽快因地制宜制定明确的标准,以降低政策的不确定性。因为政策如果存在不确定性!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,
第二各级政府应该采取帮扶政策 ,切实为中小微企业、民营企业减压减负。帮助它们稳定生产和就业!特别要注意的是 ,帮扶不应该是普遍撒网。而是要重点向受疫情影响的特定地区(如湖北省、武汉市) !以及受疫情影响的特定行业(如餐饮、旅游、影院、物流等)来倾斜,对于线上办公、线上直播、线上娱乐等这些在疫情阶段是受益的行业。那就不需要太多的政策倾斜了 !要严格杜绝“政府请客、企业买单”的政策出现,政府绝不能给企业额外增加运营成本。
疫情冲击也是大浪淘沙 ,小微企业活下去要创新商业模式。
中小微企业、创业企业要认清现实,降低预期对于2020年的大多数行业、企业以及个人来说 。目标已经不是赚钱了 !而是活着、活下去 ,创业者们不要再整天空谈风口、估值、流量、商业模式 。忽视现金流、忽视利润 !这次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,要想渡过难关。我对他们有一些建议!
第一现金为王活下去最重要 ,如果暂时没有办法大幅度提高现金收入 。业绩没有办法恢复!就要尽量甚至极限压缩现金支出,要注意控制成本。削减不必要的开支(比如说营销费用) !凡是不能产生当期收益的开支,一定要控制住;人员成本控制虽然不得已 。但也必须要做!要跟员工去谈,比如给50%、80%的薪酬。因为企业得活下去 !企业家和员工在这个时候是生死与共的利益共同体,所以全力压缩开支 。是目前的一个基本手段 !当然在这个期间企业收支账目要透明 ,并且应该主动与员工沟通。员工和企业家压力共担!团结一致、共渡难关,
第二尽量把线下的业务放到线上 ,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 。比如我所在的清华大学!现在已经开学,虽然老师们还不能回到学校办公。但是线下的工作已经全部移到线上!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处理工作 ,企业家也应该马上行动起来 。把生产、物流、营销!甚至财务、会计、质量、人事、研发等管理工作全面线上化,可以大幅度缩减成本。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!
第三要挖掘供应链的韧性 ,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都不会特别长 。熟人经济是常态 !所以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 ,企业家要在这个时候体现出领导力 。多管齐下要与上下游企业及终端客户做好沟通!做好进一步互相让利的磋商 ,充分认识到压缩利润。甚至共同承担亏损!是这个特殊时期互利共赢的行为 ,光想着自己赚钱 。大家都不会好过 !同时我们还建议中小企业在这个特殊时期,能够多和大型、强势的企业合作 。因为后者相对来说抗风险能力比较强、目前情况比较好!
第四要多思考、多谋划,创新商业模式。危中见机2003年非典的时候 !当时的阿里巴巴也是一个初创企业(1999年开始创业 ,也就四年的时间)。马云的一个员工确诊了非典 !他自己包括所有的员工都必须呆在家里隔离,什么都不能做 。但是就是在这个时候!2003年5月10日 ,阿里巴巴推出了淘宝 。拓展了to C的业务 !阿里在非典疫情的时候转变了思路,从to B转向to C。把整个业务场景全都打开了!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创新,甚至有人评论“没有非典 。就没有阿里” !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,
田轩:帮扶不是遍地撒网。疫情受益企业不用给太多优惠政策_代理公司注册_随缘企登
!按照一些专家的观点,此次新冠疫情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持续1-2年的中长期问题。甚至和人类长期共存!也许会永久地改变人和人、人和机器、人和社会、人和企业的关系,
可以确定的是 ,我们绝不会完全回到疫情之前的生活 。一定会迭代、进化!哪怕像清华、北大这样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校 ,现在也已经在热烈讨论:未来是不是可以线上线下授课并行。传统教育行业的“舒适区”!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,正在加速瓦解 。
利用疫情带来的危机倒逼,也许会催生出一些新的商业模式 。比如说无人化操控和虚拟空间的可视化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云服务等前沿科技 !可能会催生出中小企业新的工具、新的创新抓手 ,
最近出现的“共享员工”,是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一种模式创新 。有报道说盒马鲜生开发了共享员工的平台 !预计四月份上线 ,它的逻辑是:受疫情影响。西贝、温莎KTV、大众出行等企业的业务量下来了!员工闲置下来了 ,但是与此同时 。盒马鲜生的员工却出现了短缺 !所以盒马超市就提出了共享员工的模式,在疫情特殊时期 。临时“借用”来自西贝、大众出行等40多家企业的超过5000名富余员工!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降低合作企业的成本,保障员工稳定的收入 。也缓解了盒马鲜生人力短缺的压力!接下来盒马鲜生平台还将通过数字化的方式 ,尝试将共享机制常态化。提升对接效率!惠及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,在我看来这个“常态化”很重要。其实是一种模式的创新 !因为疫情影响,倒逼我们能够有机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、促进平台经济 。让共享经济能够从危机中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!
疫后三大风口:线上业务、核心技术、医疗健康产业,
新的风口首先就是所有线上的业务,比如线上医疗、线上办公、线上教育、线上娱乐等。尤其是线上医疗!疫情当前大家都不敢去医院了 ,有个小伤小病在线上问问大夫就行了 。最新数据显示 !平安好医生App用户增长了近十倍 ,在疫情期间累积访问11.1亿人次。线上教育就更厉害了!2亿多学生在家上课 ,线上教育逆势爆发。还有线上办公 !也呈现指数级的增长,这些都是重大的机会 。
第二就是核心技术,包括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5G等。这些核心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!包括生物、医疗健康、在线培训等方面 ,也是很重要的机会。
第三就是医疗健康产业 ,这次疫情让人们意识到 。在公共卫生和健康医疗领域 !我们还存在很多短板,所以医疗健康产业。像生物制药、医疗设备、疫苗研发等!也是未来很重要的增长点,
传统企业可以通过企业风险投资来转型创新,
关于传统企业怎么融合创新 ,其实我最近这几年一直在研究和倡导一件事――企业风险投资 。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(CVC)!CVC和传统风险投资是不一样的,传统风险投资像美国的红杉、日本的软银、国内的高瓴资本等。它们实际上是独立的投资机构 !从合伙人那里去募资 ,然后由一般合伙人管理。形成一个基金!主要投的是创业企业,投资的唯一目就是为了最大化它的财务回报。
但是CVC是不一样的,CVC是由企业设立的二级投资部门 。来进行早期的投资!比如像美国的微软、Google、脸书、甲骨文等,他们都有自己的CVC部门 。国内像腾讯、百度、阿里!也都有自己的CVC二级部门 ,
。这个二级部门可以叫战略投资部,也可以叫产业投资部。做的事情是投资早期的企业 !CVC投资不是以最大化财务回报为目的 ,而主要是战略考量。是为了它背后的母公司进行战略布局 !当企业想要布局上下游产业链,或者谋划转型。想进入一个新的产业!就可以通过CVC投资来实现,
企业风险投资一般不用到外面去募资 ,用的是企业自己的钱来进行投资。企业投资早期项目大概率是失败的!但只要这其中有一两个项目能够成功 ,那就可以通过收购它投资的企业项目 。把技术、团队、客户收购过来(或者直接把整个企业收购过来)!并入到母公司,帮助它实现产业链的布局或者战略转型。CVC是能够帮助传统企业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!我带领团队连续三年撰写和发布的《中国企业风险投资行业发展报告》 ,就是对CVC在中国的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 。
这些企业风险投资帮助背后的母公司实现创新 ,逻辑很简单就是因为企业风险投资对失败的容忍度比较高 。投资的期限比较长!传统风险投资一般一个基金五年、七年 ,最长十年到十二年就要退出了 。但是像这种创新型企业 !尤其是投资的早期 ,需要不断试错、不断探索 。所以需要的投资时间很长并且需要对失败的容忍度很高!如果给它一个很短期的业绩压力,它就没有办法专注长期的创新。效果就不会很好!但CVC投的是企业自己的钱 ,没有压力没有LP(有限合伙人)。所以它就可以一直投 !现在传统型企业想要拥抱创新,能够更好去保证企业拓展新的商业模式。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企业风险投资 !实现产融结合,投资早期项目。
通过对国内100多家企业的调研,我们发现头部企业在CVC方面已经走得很远了 。像BAT很多年前就在做企业风险投资了 !但是很多“腰部”企业包括一些上市公司,并没有意识到做企业风险投资的重要性。他们的大量现金趴在账上 !或者拿去购买理财产品、投资房地产,其实这些资金完全可以下沉到实体经济 。通过CVC投资!带动和促进企业转型和创新 ,
新基建要坚持市场主导,要防范产能过剩 。不能一哄而上!
新基建也是我最近一直在关注的领域,这也是中央在大力倡导的 。新基建对应的就是老基建 !也就是原来所谓的“铁公基”――铁路、公路、机场等基础设施,
新基建是一个好事情,但是我想提出的是 。政府在规划这些新基建项目时!还是要尊重经济规律,要坚持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。很多应用型的项目其实可以放手让市场、企业去做!市场上有很多企业,比如华为已经走在很前面了。我们应该鼓励不同的主体利用市场机制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!与此同时在新基建建设中 ,应当尽量避免传统老基建领域出现的重复建设、无序建设、过度建设等问题 。
怎么来助力新基建呢?在我看来,还是要依靠政企结合协作。各展所长比如在数字化过程中!政府可以组织产业规划、整合资源,企业负责技术创新、编织应用体系。其实市场在5G、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有了比较多的投资和比较强的技术积累 !那么在这个时候就应该更多地发挥市场、企业的作用 ,让政府和市场协调协作。而不是越俎代庖!这是很重要的 ,
在疫情冲击下 ,新基建被赋予了稳增长、稳就业等诸多希望 。从短期看新基建也的确能够有效地加快投资、促进消费、扩大有效需求!
田轩:帮扶不是遍地撒网,疫情受益企业不用给太多优惠政策_代理公司注册_随缘企登
。此外对新基建的长期助力也能够帮助培育发展新动能 ,通过ABC(A是AI 。人工智能;B是Big data!大数据;C是 cloud computing,云计算)通过数字技术对产业链进行改造。能够对宏观经济实现稳增长、促转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!
但是我们需要警惕新基建可能导致的产能过剩,客观上讲新基建必须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。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!我们不能把之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“三去一降一补”(即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五大任务)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努力付诸东流,
对于防范推动新基建建设中可能带来的风险,我的建议是: 。
一是要拓展融资渠道 ,防范债务风险。有些地方政府负债率还是比较高的 !前期融资偿还压力比较大,存在债务风险。监管也没有放松 !现在受疫情的影响 ,因为减税降费。地方财政收入可能会更加紧张 !而新基建所需要的技术和资金门槛其实是比较高的,未来还是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 。可以发挥专项债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融资模式!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,尽量减少政府直接投资 。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!
第二就是要统筹规划、因地制宜 ,不要盲目跟风 。一哄而上各地要选择与当地情况相适应的特色产业和项目 !做好短期、中期、长期规划 ,对项目的筛选要有严格论证和审核 。做好前期投资和后期回收的评估!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建设造成产能过剩,
第三就是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,新基建领域要避免政府包办。减少政绩目标导向!一些行业龙头企业、新兴科技公司其实比政府更内行 ,了解更多、实践更早 。所以要实现政企双方的合作和共赢!
财政政策应该从整体和结构上同时发力,
政府的支持政策具体来说第一就是税费 ,这是最重要的 。针对企业的具体措施体现在减免、返还!或者是缓交相应的税费,缓交五险一金等 。对企业来说五险一金是很大的一笔支出 !平均一般是工资的44% ,我们算一笔账:如果一位员工一个月的工资是1万元的话。企业主的成本实际上是14400元 !这多出来的4400元就是五险一金,允许小微企业和员工临时协商薪酬标准。如果不能完全开工 !可以在某几个月按照80%的薪酬支付等;由政府控制的地产和设施租赁商降低租金标准 ,或者是允许租金的延期支付;减免中小企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费用……这些都是税费政策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的支持 。
第二是金融支持方面,应当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地区、行业和企业提供相对差异化的优惠金融服务。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!不要盲目抽贷、断贷 ,对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中小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 。可以适当展期或者续贷;也可以通过增加中长期的贷款来支持企业度过难关;可以考虑适当增加银行的坏账损失额度 !或者由国家给予补偿,央行可以制定对商业银行的考核政策。要求商业银行及时对中小企业提供定向流动性!
第三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 ,应该从整体和结构上同时发力。突破3%的财政赤字率约束(其实3%这个数字更具有象征意义 !是没有什么经济学依据和逻辑的),到3.5%甚至4%。让财政政策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!对于财政状况比较好的省市,可以适当增加地方一般债和专项债的额度。提出更加灵活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!由这些地方通过增加负债 ,来带动全国疫情后经济的发展。
同时也可以考虑对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餐饮、旅游、交通等服务性行业,实施定向、定期的减免税费优惠和财政补贴 。缓解其现金压力!同时也可以靠保险市场的机制,在财政状况比较好的地区 。开设公共卫生、社会治安保障险等保险产品 !
不要走无差别刺激的老路,美国现在的货币政策是本末倒置。
当下不要通过大规模无差别的短期基建来刺激经济 ,走过去“四万亿”的老路。还是应该因地制宜 !从结构上投资,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。投资新基建
如果财政收支矛盾加剧,为了筹集财政资金应对疫情。可以尽快发行抗击疫情的主题国债!或者是离岸国债,比如说5到10年周期。利率可以参考市场水平稍有上浮!筹集的国债资金可以用于防疫物资、医疗机构所需设备的采购,包括一些药物的研发、医护人员的补助等。后续可以用于疫情的防控、治疗 !还有相关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,
货币政策方面,我的建议是:不要像美国那样大规模刺激 。如果真的要降准或者降息!也不能像美国那样一下子把子弹全打光,要结合实际保持适当的宽松和弹性 。要充分发挥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来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群体!比如说鼓励国有银行、商业银行做好和企业的合作 ,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发放无息和低息贷款。扩大抵押资产范围 !而不是大面积量化宽松 ,
美国的经济刺激政策
,至少从现在来看
。是本末倒置的!对于美国来说,现在重要的不是提振股市
。而是控疫情、救民生和促经济
!我们的做法是对的――先战疫
,再慢慢恢复经济
。由于疫情引发的这一轮全球经济危机!与2008年始于美国的那一场危机不同,这一次是大规模疫情首先给实体经济造成了冲击